嘉南文化藝術館「台灣早期醫療文物展」新聞稿

一、時間:96年5月9日上午11時【開幕茶會及記者會】
二、地點:嘉南文化藝術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圖書館九樓)
三、展期:96年5月9日至7月30日
四、主辦:嘉南文化藝術中心
五、洽詢電話:(06)266-9760
六、承辦老師: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 陳如萍
七、採訪主題:台灣早期醫療文物展
八、新聞內容說明:
    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日本佔領軍卻帶來了霍亂、鼠疫、傷寒等惡性傳染病。因為日本人的醫院不收治台灣人,於是台灣人搬出了老祖宗智慧結晶,做為鎮病法寶,結果成效卓著,這個法寶是什麼? 5月9日將在本館展出。同時還展出古早產婆的產房、外科開刀房、醫生的三輪車等,這些50至70年前的場景,已難得一見。有人認為日本人將西方醫術傳入台灣,是真的嗎?答案就在本展陳中。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蒞臨採訪,一睹究竟。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將於96年5月9日至7月30日,假本校嘉南文化藝術館展出:「台灣早期醫療文物展」,由嘉南文化藝術中心主辦,高雄歷史博物館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辦。 
    本次展覽內容包括西醫文物診療設施、中醫文物診療設施、宗教與民俗醫療文物、情境佈置(包括診療室、牙科、婦產科、產婆設備、以及隔離室)、與相關影像與書籍。另外,本校也特別在茶會中安排360行鄉土文物收藏家朱南山先生以醫療表演及說唱藝術配合本次展陳主題。
    台灣從150年前瘴癘之地,亦即英國博物學者Guillemard, F.H.H. 在1882年所說:「福爾摩沙乃不宜居住的美麗島」,到如今醫學昌明的寶島,經歷了什麼過程?
    1668年,清將施琅上疏云:「台灣原住者(案指漢人移民)有二、三萬人,此數年,不服彼處水土而病故及傷亡者五、六千。」類此事例,在當時各地方志及私人著作中,多所記載。甚至有因此而移建官署者,如1750年移建台灣縣署事由云:「宰斯邑者,多遽歿,或病劇以去,十餘年中經七、八,無一滿秩者,眾以為不祥。」1864年到高雄(時稱打狗)傳教的美國傳教士J.C.Hepburn,不久即因水土不服,6名家屬中4人病死,夫妻亦染瘧疾,旋即返國轉往日本。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3658人,在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一帶,激戰3個月,戰死者12人、傷者17人,病死者561人。1880年中法戰爭之際,6月1日法國海軍提督孤拔(S.Courbet) 病死澎湖馬公港。1895年甲午戰後,台灣割讓日本,同年5月29日近衛師團登陸三貂角,6月7日該師團佔領台北城,不久,台灣各地除瘧疾之外,傳染病隨部隊的移動而蔓延,如霍亂、傷寒、赤痢、黑死病(鼠疫)等,都極為猖獗。據日人的文章分別透露,1895年3月佔領澎湖的比志島混成枝隊,總員額6190人中,至5月上旬,霍亂患者1945人、死亡1247人;同年征台之役,戰死者164人、傷者515人,但病死者4642人、患者26094人;至於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則是在彰化於1895年10月17日瘧疾病發,28日藥石罔效,29日自安平返日,11月5日抵橫須賀,當夜發喪。另一說,渠係遭義軍狙擊。其死因與日期,迄在日本仍有疑議。﹝案,除瘧疾外,其餘之傳染病,應係日軍傳入,而非日人所謂本土熱病;蓋日本在1858年即有全國性的霍亂流行,在1878至79年,全國因霍亂病死者約10萬人,當時日本人口為3600萬。不止霍亂,包括赤痢、傷寒、黑死病等,都曾流行,因此,全國各地都有避病院即隔離醫院。﹞
    從有漢人移民聚落以來,台灣的醫療體系一直是多元的。最早是中醫、漢方與民俗療法、宗教信仰療法並存。在清代,台灣各地也出了很多著名中醫;1874年北中南路各營設官藥局,施以丸散膏丹,1887年在台北府之試院內特設官醫局,聘西醫Hunsen為醫員,為文武官員治病;各營務處也附設養病院,專為兵弁等修養治療之便。
 最早將西醫傳入台灣的,是1865年6月來府城傳教的英國長老教會第一任駐台宣教師兼醫師馬雅各,現在的新樓醫院即源自他的舊樓醫館;接著是1871年到打狗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第一任宣教師馬偕,他在1873年於淡水設立「滬尾醫館」,1879年設「滬尾偕醫館」,現在台北和淡水的馬階紀念醫院,就是紀念他的功蹟。1895年英國基督教海外宣道會派醫療教士蘭大衛到中部,在彰化醫館工作,1900年他將此前盧嘉敏設立兩年就中斷的醫療站發展為小型醫院,此即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前身。蘭氏還有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割下夫人右大腿四片肉,移補到一位小孩身上。西方宣教士原是以醫療輔助傳教,不意竟在25年內就促成了台灣的教會醫療體系。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鑑於1874年牡丹社事件的教訓,乃積極從事醫療建設及研究,除在各州郡設府立普通醫院外,並設立特殊醫院,如肺結核療養所、癩病療養所(樂生院)、精神病院,另設公醫負責地方公共衛生及醫事相關事務,但中醫不可任公醫。至於醫學教育,於1897年在台北病院設醫學講習所(即土人醫師講習所),訓練台籍醫師,1899年成立總督府醫學校,1922年改制為台北醫學專門學校;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36年設醫學部,原有的醫專成附屬醫學專門部。在台北帝大採「台日共學」前,醫專的台籍學生不可在台北病院實習,只能在專看台灣人的醫院實習,如仁濟院及行路倒者收容所。對台籍患者也採差別待遇,1926年5月9日的「台灣民報」社論指出:「拿台灣人的錢立醫院,又是專為日人而立,究竟成何道理?」因此呼籲:「官、公立醫院須立刻撤廢對於(台籍)患者的差別待遇。」
    本展陳的目的,在望透過台灣早期醫療文物的展出,及趣味性的情境佈置,讓同學們體會台灣醫療現代化及多元化的過程。在醫學昌明的今日,何以傳統的中醫、漢方、民俗醫療,乃至宗教信仰療法,仍有相當的存在空間?同時還不斷有各種新奇療法的出現,如電位療法、前世療法(以催眠進行)等,使台灣的醫療幾可說集世界之大成。展陳中,除展示西醫文物及醫療情境布置外,也展示多項已難得一見的中醫、民俗和宗教信仰療法的文物,以說明台灣醫療體系的多元並存現象,這將是一次知識與趣味兼具的展陳。
    位置
    資料夾名稱
    [96.05.09]台灣早期醫療文物展
    發表人
    分站管理者
    單位
    影音網 (root)
    建立
    2015-02-05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8-09 10:01:43
    瀏覽
    392